一辆马车从林家缓缓驶出,瞬间融入到下元节浓郁的节庆氛围中。
街道上人声鼎沸,上空飘逸着各种吃食的诱人香气,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与杂耍艺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,沿路都是行人谈笑惊叹。
这喧闹的气氛中,妙真堂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悄然打开,一男一女缓缓走了出来。那少年望着门口被摊贩堵塞的情景,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。
他身旁的小丫头见此,嗤笑道:“你衣食无忧,却学大人唉声叹气,要是让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听到,岂不是要气得跳河。”
少年微微斜了她一眼,随后便默不作声地从袖中拿出两张大字,依次贴到了两扇大门上。
“上官文元,你怎不理人,我是来帮你的。”小丫头被冷落,气地跺了下脚。
“上官文元”淡淡回应道:“你话太多了。”
“你.....”
小丫头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,她来到少年身后,望着大门上的字,又开始找茬:“一次看诊一百两,你还真敢要,你这生意能开张吗?”
少年蹙起眉头,不耐道:“看病不是生意,江篱,你若再胡说八道,我便与你师父说,让你滚回去。”
江篱有所顾及的抿起嘴,对着少年的背影低声嘟囔一句“有什么了不起的”,随后便转身跑回妙真堂。
“上官文元”望着门口的摊贩,再次无奈的叹息一声,便欲转身回去。
就在这时,一辆倍感熟悉的马车由远至近,朝着妙真堂驶来,上头还有一个小娃,时不时的探出头,望着他所在的方向。
少年的眉眼随之舒展,嘴角慢慢浮现起一抹愉悦的笑意。那头的小娃也发现了他,忙挥起小胖手,高声喊道:“文元哥哥......”
他刚要迎上去,便又听小娃说道:“晴姐儿给你送病人来了,两个哟!”
“上官文元”:(�6�1_�6�1),他根本不会看病!
原本已经跑进去的江篱,听到声响,立马兴奋地跑了出来,激动地四处张望:“哪呢哪呢,两百两在哪里?”
“上官文元”:......
彼时,小娃的马车也停到了妙真堂对面,车内的一行人都纷纷下了车。
故地重游,小以宁对此处还是一如既往的新奇。
妙真堂的门面因多日无人打理,显得愈发破旧,连门匾上的三个字也掉了一个,变成了“妙堂”,看上去颇为滑稽。
小以宁忍不住指着门匾,对她娘笑道:“娘,上官大夫的医馆改名啦。”
婉娘也注意到了这一点,提醒道:“晴姐儿,这可能是年久失修的缘故。等会儿进去可别提这事,免得惹人反感。”
小娃不以为意,老乡对此肯定毫不在意,说不定为了少进人,还把另外两个字拿掉。
她转头再次透过络绎不绝行人寻找老乡的身影,就见他含着笑意挤了过来。
他拉着上官文元的声线,开口询问道:“林夫人,您是过来给女儿配药的吗?我祖父还在养伤,你需带着方子过来。”、
婉娘闻言摇摇头,她目露怪异的瞧了一眼少年,便指了指要看病的两人,回复道:“小大夫,您帮那人看一下腿疾,再帮虎哥儿配个消肿的药膏。”
话音刚落,林寅虎便掏出他永远花不出去的五十两银票,递了过去:“上官大夫,我的药膏我自己买,我还想买点补药给我阿姐吃。至于诚子叔身上的江山奈,治病的钱,他自己出。”
江山奈?
阿姐?
少年眼里划过一丝诧异,但随即便露出无语表情,他注视着被强塞进来的五十两,又将它放回到林寅虎的手中,并寻了一个理由:“如今是我掌管妙真堂,不会收小孩子的钱。”
林寅虎一听此言,原本干涸的眼眸再次决堤,他摸着自己脸上的涕泪,伤心道:“连一个外人都比阿姐关心我!”
众人:......
小以宁颇为无奈地瞧着他,此人已经在车上哭了三场,显然是被林以诗伤透了心。
她向不明就里的老乡解释道:“文元哥哥,阿诗堂姐为了一个男人,竟把虎哥儿打了。”
“上官文元”了然地点点头,接着他又瞧向那昏迷的男子,就听王诚补充道:“此人是与林以诗私奔过来的。”
此言一出,婉娘便诧异地望向她大哥,责怪道“大哥,此事你怎能说于外人听?”
她转而看向少年,迅速从袖中抽出一张银票,塞到少年手中,略显尴尬地说:“小大夫,这是家丑,还望您能保守秘密。”
“上官文元”:......
少年略显僵硬的将银票收入袖中,勉强露出一丝毫无破绽的笑容,随即转身带路。
恰在此刻,身后又传来一道嘀咕声。
“大哥,你瞧这上官大夫的孙子,像不像阿逸,若不是阿逸在宫中,我都以为他披了一层人皮面具呢!”
“上官文元”:(个
第701 章 送上门的道具人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